导语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们往往关注那些有形的、直接的信息窃取方式,然而,一种零接触的窃密手段正悄然威胁着信息安全,那就是电磁泄漏。

电磁泄露问题
电磁泄漏是指电子设备在运行期间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些辐射中有可能携带了设备所处理的信息,不法分子可利用专业设备,在一定距离之外接收这些电磁辐射信号,并且凭借技术手段还原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以此来达成零接触窃密的目的,即便没有直接接触目标设备,信息也可能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被窃取。

比如在某些关键的商务谈判场景当中,又或是涉及国家机密的办公场所区域之内,要是相关设备未曾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举措,那么像内部讨论的具体内容以及关键文件的数据这类敏感信息,便存在借助电磁辐射而泄露出去的可能性,一旦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将会给企业乃至国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另外电磁泄漏存在多种途径,设备自身辐射会引发电磁泄漏,连接设备的电源线、网线等各类线缆,同样可能成为电磁信号泄漏的渠道,这些线缆在传输电流与信号之际,会产生电磁感应,把设备内部信息传递至外部环境。

防范措施
一、技术防护(核心手段)
抑源方面:优先采购防电磁泄漏认证的低泄射设备,从芯片以及电路设计的源头着手,抑制辐射强度。
屏蔽方面:针对核心设备与敏感区域,如机房、会议室等,采用电磁屏蔽室或者屏蔽机柜,并且要保证屏蔽体完整接地,所有线缆都要是屏蔽线缆且正确端接。
干扰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重点设备周边部署电磁干扰器,发射特定噪声去淹没有用信号,让截获方无法还原信息。

二、管控措施(降低人为风险)
设备管理:要严格划分涉密设备与非涉密设备,建立详细的设备台账,在设备报废时要交由专业人员进行销毁处理。
环境管理:需把高敏感设备放置在远离窗户和外墙的位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定期使用频谱分析仪对周边环境进行扫描检测或安装电磁防护膜,主动排查可能存在的泄漏点。
人员培训: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杜绝员工私自改装设备以及在无防护环境中处理敏感信息的行为。

三、重要误区澄清
金属外壳 ≠ 安全:金属外壳必须必须无缝且良好接地才能有效屏蔽。
禁用无线 ≠ 高枕无忧:电磁泄漏泄漏同样来自主板、线缆、电源等所有电路组件。
商用高端 ≠ 足够安全:普通商用设备与通过防泄漏认证的设备在设计目标上根本不同,必须依据专业认证标准选购防泄漏设备。
唯有提高警觉,强化防护,才能在无声无形的“电磁战场”中守住信息安全的最后防线。